
2018年11月5日
氣候變化
聯合國大會於2015年將每年的11月5日定為“世界海嘯意識日” ,旨在加強公眾對於海嘯這一嚴重自然災害的了解,並分享各國的創新性減災辦法。今年的“世界海嘯意識日“,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著重關注海嘯對兒童,婦女,老人和殘疾人等脆弱群體的影響,呼籲將他們的特殊需求納入防災減災工作之中。請聽錢思文的報導。
海嘯常由海底或海洋附近的地震引發,巨大的海浪猶如一道道水牆,淹沒大片陸地,造成嚴重破壞。在過去的100年中,全球共發生了58次海嘯,造成超過26萬人死亡,隨著旅遊業的發展以及城市化的加速,容易受到海嘯侵襲的人數也在增加。
秘書長聯合國古特雷斯今天發表致辭 ,回顧10月初訪問印度尼西亞海嘯受災地區時親眼目睹的場景,強調海嘯雖然罕見,但卻具有極強的破壞性,可能造成嚴重生命財產損失,並使發展成果出現倒退。古特雷斯同時通過社交媒體呼籲國際社會進一步加強海嘯預警以及防災減災方面的努力。
秘書長發言人杜加里克在今天召開的例行記者會上宣讀了相關聲明。
杜加里克:“我們無法避免海嘯的發生,但卻能夠進行提前預測,好讓人們有機會逃生早期預警,以及災害預防和準備工作至關重要世界海嘯意識日是一個契機,可以藉此再次強調開展防災備災工作的重要性,包括早期預警,公眾教育,進行科學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和預測海嘯,同時還要在發展過程中充分考慮地震帶和受影響沿海地區的風險“。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表示,就像其他自然災害一樣,海嘯威脅著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但兒童,婦女,老年人和殘疾人群體所面臨的風險更高,他們的行動相對不便,可能無法在海嘯預警發出後及時前往安全地帶。
今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發生7.5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高達4到7米的巨浪襲擊了該省首府帕魯(帕盧),沿海的房屋和建築均被摧毀,至少有2100人不幸遇難,是迄今為止今年全球死亡人數最多的自然災害。
來自帕魯的柯瑪拉(Kemala)是這場災難的倖存者之一,海嘯淹沒了她所居住的漁村,破壞了她的生計,差一點就奪走了她的性命。
柯瑪拉:“一切都是在星期五的晚禱和晚飯之間發生的,當時我正和孩子們呆在一起作為女性,想要逃跑很不容易,因為我們還得照顧孩子,我的腿一直。顫抖個不停。幸好丈夫當時也在身邊,所以我們就一人抱起一個孩子,在海浪打來之前逃了出去。“
2004年12月發生的印度洋海嘯在14個國家造成超過22萬人死亡,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聯合國減災辦公室指出,在部分受災地區,女性占到了死亡人口總數的70%以上。
位於泰國攀牙灣沿岸的小漁村斑楠坎(Baan Nam Khem)是2004年海嘯的重災區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署統計,全村大約1500棟房屋只有49棟倖免於難,近5000名居民中有超過半數在海嘯中喪生。倖存者蘇瓦妮回憶起逃生時令她揪心的一幕。
蘇瓦妮:“我家有七個人都在海嘯中遇難了當時我正在奮力逃跑,一回頭,就看見爺爺正拼命地想把奶奶扶起來,想拉著她一起跑可是奶奶知道自己跑不。掉了,就叫爺爺趕快鬆開她的手,自己逃命去,爺爺哭了,怎麼也不肯松手,後來,奶奶就被海浪捲走了。“
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共造成1萬5千多人死亡,地震引發的海嘯在福島縣破壞了福島核電站的設施,造成嚴重核洩漏事故,在仙台地區則掀起最高達40米的巨浪,距離海岸10公里的地方都受到嚴重影響。在仙台因海嘯而喪生的人口中,婦女以及行動不便的人佔據了相當大的部分。
來自仙台市殘疾人福利協會的相澤伸也(Shinya Aizawa)表示,因為自己行動不便,海嘯來襲時真的感到非常不安。
相澤伸也:“在地震發生之後,海嘯並沒有立即抵達仙台,因此我們還有一小段時間可以逃生但是我腿腳不便,沒有辦法很快地行動,當時我覺得,在那麼急迫的狀況下匆忙逃生,對於我來說非常困難,也有很大的風險,我真的很擔心自己可能沒法逃過這一劫“。
2017年上任的仙台市市長郡和子(KazukoKōri)則表示,必須從災害當中吸取教訓,將脆弱群體的特殊需求納入日常防災減災工作。
郡和子:“海嘯襲擊仙台的時候,有許多年長的老人都在自己的家裡,還有許多沒有外出工作的女性,以及照顧老人的看護人員,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女性,老人以及行動不便的群體在災害當中的高死亡率。災後,我們調查並列出了在災害疏散時需要協助的脆弱群體名單,將名單分發給社區裡的其他居民,同時,我們還努力在日常的社區生活中幫助人們彼此熟悉,建立聯繫,好讓大家都知道有哪些人需要幫助“。
聯合國減災辦公室表示,為確保海嘯預警和應對系統能夠滿足脆弱群體的需求,必須讓社區居民知曉脆弱群體的所在,通過教育和演習提高脆弱群體的能力,並在無障礙設施方面做好相應的建設和保障。
Photo:10歲的里多·薩普特拉站在他在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東加拉縣被海嘯摧破的房子前(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