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2018年環境署行動的重中之重:應對空氣污染和海洋污染

 

 2019年3月4日 

 

 可持續發展目標 

 

聯合國環境署今天發布了“2018年度報告”,介紹該署在過去一年中在引領全球環境行動方面的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應對空氣和海洋污染問題,以及幫助各國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標。 

 

海洋塑料污染 

 

減少海洋中的塑料污染是環境署的一項優先工作。在2018年世界環境日,環境署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了“塑戰速決”的浪潮,這一活動覆蓋了190多個國家的數億人。 

印度率先承諾到2022年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製品的使用。歐盟提議到2025年禁止使用10種一次性塑料製品,這些塑料製品佔所有海洋垃圾的70%。尼日利亞和洪都拉斯等國家,以及全球家居業巨頭宜家和總部位於德國的在線外賣訂餐平台空腹熊貓(Foodpanda)等企業也承諾採取行動。 

總之,來自57個國家的承諾覆蓋了全球60%以上的海岸線,使得環境署領導的清潔海洋運動成為應對海洋垃圾問題的“最大全球契約”。 

空氣污染 

 2018年,環境署與世界衛生組織舉辦了首屆全球空氣污染與健康大會,旨在應對這一每年導致數百萬人死亡的環境威脅,與會者承諾到2030年將空氣污染導致的死亡人數減少三分之二。 

為實現這一目標,環境署與亞太清潔空氣夥伴關係以及氣候和清潔空氣聯盟為亞太地區推出了國家電動交通戰略及提高燃油效率等25個以科學為基礎的解決方案。 

在環境署的支持下,菲律賓和斯里蘭卡開始對電動和混合動力汽車徵取低於傳統汽車的稅收,並產生了顯著的影響.2013年至2018年中期,斯里蘭卡的電動和混合動力車數量增長了10倍,現在該國有15萬輛這類汽車在街上行駛。 

這只是這25個解決方案中的一個例子。環境署相信,全面實施所有25項措施將使亞太地區的細顆粒物暴露率到2030年與2015年年相比降低56%。 

 

其他環境行動 

 

 2018年是聯合國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排放量合作計劃(UN-REDD計劃)推出十年,這是聯合國關於氣候變化的第一個聯合全球倡議。環境署繼續根據該計劃通過支持將森林保護,恢復和可持續管理相結合的方法,幫助各國減少毀林和森林退化所致的排放並增加碳儲量。 

同時,環境署動員各組織和各國,共同拯救地處剛果盆地的世界上最大的熱帶富碳泥地群(Cuvette Central)。這裡是14種全球受威脅物種的家園,儲碳量相當於世界3年的溫室氣體排放當量。 

環境署還在各個領域積極推動多項變革,從推動製冷行業變得對氣候更加友好,到幫助蘇丹達爾富爾社區減少在氣候變化背景下的資源衝突,以及培訓地方政府更好地執行環境法規等。 

 

 

 

source: 
United N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