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遊新花樣:不打打殺殺,尋求社會關注

2017年8月8日

在美國紐約市最近舉辦的“促進改變電子遊戲節”大會上展示的視頻遊戲,與馬里奧兄弟和使命召喚那樣的電子遊戲完全不一樣。遊戲開發者刻意透過遊戲標題,觸及公民和社會問題。
場景是尼泊爾。
你的村莊剛剛發生7.8級地震,你必須搶救倖存者。

這是“震後的日子”視頻遊戲,是根據尼泊爾地震的真實場景製作的。2015年的那次地震,造成九千人死亡。
敏索多(音譯)正在紐約“促進改變電子遊戲節”上,向人們展示這個電遊。
敏索多,電遊開發公司GamBridzy的首席執行長:“我得知尼泊爾地震之後,更加堅定信心,要根據地震倖存者的述說,開發出一款電子遊戲。”
視頻遊戲不再只是打死壞傢夥的故事,而是透過電遊這個工具,增加對社會問題的關注。

人們在玩電遊“我的孩子生命之源”的時候,就會關心二戰後出生的納粹士兵的孩子。
愛琳·菲斯特羅,電遊發行公司Teknopilot的製作人:“我們真的希望人們能夠關注二戰後出生的那些孩子們。即使在今天,這仍然是個大問題,那些最令人憎恨的士兵們的孩子們,比如伊斯蘭國組織或博科哈拉姆恐怖組織。”
這裡的電遊開發者覺得,視頻遊戲是培養同情心的最佳平臺。

愛琳·菲斯特羅: “如果我們讓人們經歷它、感受它,人們就會強大起來。人們玩遊戲的時候,自然就會成為遊戲的一部分,他們要回答問題,這就意味著自己要沉浸其中。”
艾爾瑪納·法西博士,程式設計消息庫ZMQ主任:“許多發展中國家存在的一個問題是,人們不談社會問題。人們覺得家醜不能外揚。”
艾爾瑪納·法西博士要用“自己的故事自己講”軟體,改變這種情況。這個軟體讓印度婦女分享她們遭遇家虐、歧視的故事。

故事用連環漫畫的方式敘述出來,這樣更能引起興趣,或許還會讓大家學到一些東西。
艾爾瑪納·法西博士:“任何社會問題要找到解決的辦法,都必須來自相關的社區。因此,大家就必須首先討論自己的問題。”
在沒有討論的地方,玩玩電子遊戲也會讓人想到一些社會問題。

source: 
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