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1日
星期日(3月31日)是中國工信部清理“整頓規範”虛擬私人網路(VPN)的截止日期。中國線民正在設法應對VPN市場遭整治後的“翻牆”難題,在中國經營的企業用戶則擔心,當局進一步的網路限制將加大企業的經營成本。
中國工信部2017年1月下發通知,要求在2018年3月31日之前,對互聯網網路接入服務市場開展“清理規範”工作,規定未經批准,不得自行建立或租用VPN。
業界人士說,跨境電子商務公司和在中國經營的小型外國公司,受衝擊最大。
上海美國商會會長季瑞達(Kenneth Jarrett)對法新社表示,那些依賴谷歌分析(Google Analytics)和谷歌學術(Google Scholar)服務的外國中小企業,在得知VPN服務受限後,“有效經營將變得很困難”。他說:“本來在中國做生意就艱難,這下更雪上加霜。”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2017年對在華美國企業的調查發現,65%的企業擔心跨境資料流動問題;另有46%的企業擔心中國對VPN服務的限制,將影響正常的商業運作。
歐盟商會主席何墨池(Mats Harborn)則表示,網路連通不暢,讓一些在華歐洲企業的年收入減少20%。
美國《華爾街日報》援引一家在中國經營醫療軟體銷售業務的義大利公司負責人的話說,新通知可以使一家300到500人規模的在華企業,在通信方面的花費從每年5千美元漲到每年7萬美元。
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企業為了適應中國網路安全法的規定,配合監管所花費的投入,比國際同行高出25%。這些投入花在了審查資料、網路配置、管控網路安全風險、以及聘請諮詢顧問。
據中國媒體《第一財經週刊》報導,一些VPN提供商表示,中國工信部的通知,針對的不是個人用戶,也不是禁止中國內地所有用戶使用VPN。報導說,中國國內通過審核、不包括“違法設置”的VPN服務、以及備案的網吧,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但今年1月21日開始,已經有中國用戶反應無法正常使用境外VPN。去年11月,蘋果公司中國區應用商店將674多個VPN應用程式下架。
去年12月,廣西網路工程師吳向洋,因“未經許可”經營VPN銷售代理服務,被判5年半監禁、罰款50萬人民幣。在此之前,2017年9月廣東公民鄧傑威,因類似罪名被判刑9個月。
在中國社交媒體微博上,仍有不少微博用戶在刊登和傳播提供“低價穩定”VPN服務的消息。有些廣告直接表明,適用人群是針對臉書等海外社交媒體的使用者和跨境電商,標出的價格為一年人民幣600多元。